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如何讓孩子們不再玩鬧

這幾天在翻兒子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故事書,讀到一則饒富趣味的故事。讓我把它記在這裡:

有一對老夫婦遇到了麻煩,每天都有一些調皮的小孩在他們家附近的草地上大聲地打鬧、甚至對他們家扔石頭。老先生實在受不了,大聲開罵、威脅說要找孩子們的父母,都沒有用。老先生氣得一點辦法也沒有。

老太太見了,笑咪咪地跑去對調皮的孩子們說:「我喜歡熱鬧,如果你們每天都到這裡玩耍,我願意向你們付錢,每人每天一塊錢作為回報。」儘管這個承諾在孩子們看起來很離奇,但他們仍然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協議。於是,孩子們每天都在約定的時間裡來玩,老太太也依約付給他們每人每天一塊錢。

過了兩天,老太太又把孩子召集起來,對他們說:「很抱歉,最近我有一些困難,從今天起,每人每天付給你們五毛錢怎麼樣?」孩子們有些不樂意,但他們還是接受了老太太的條件,每天繼續來鬧。

又過了幾天,老太太再次對孩子們說:「最近物價上漲太厲害了,我連付給你們五毛錢也辦不到,但我還是願意付給你們每人每天一毛錢,你們看怎麼樣?」

一個小朋友說:「別開玩笑了,誰會願意只為了區區一毛錢,幹這種苦差事?」就這樣,孩子們再也不來草地上玩鬧了。老夫婦又能寧靜地過日子了。


有很多事情,是無價的。一旦你為它訂了價錢,它就沒有價值了。

因為它的本身、或是參與它的過程,就是價值之所在。像是活動中帶來的滿足、樂趣、成就感、好奇心等等。

如果你在乎的是它的結果,像是它帶來的名利、地位、財富,那麼一旦獎賞不在,就難再持續了。

中環人語:4個已婚1個偷情

【經濟日報專訊】「你在感情上有過缺失嗎?」這話由昨天開始,成為港人問對方有沒有婚外情的暗語。有中環人言,認識的4個已婚人士中,便有1人曾有婚外情。有過「缺失」的過來人相信,婚外情普遍,是因為需要愛的人太多,到處都是誘惑,把持不住容易走錯路。

香港地有過「缺失」的人豈止政經商界,甚至宗教界人士也試過把持不住,20年前有過「缺失」的黃先生正是過來人。

以為無人知 沒想過後果

「那時是我事業巔峰,工作真的好忙,太太也忙,兩人愈行愈遠,不了解、不溝通,她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我都無興趣聽,我返工都已經很多事,放工已不想再講…… 」

黃先生基於工作關係,與一名女士發展了婚外情,糾纏了一、兩年。

「我的弱點是見人受苦,尤其是女士的眼淚,很容易動心去愛……」黃形容婚外情是「糖衣毒藥」,想吃的時候不顧一切吃落肚,沒想過後果,總覺得不會有人知,不會有事,但毒藥會慢慢發作。

他坦言,因對方有要求,影響工作上有些事不能處理下去,2年後「自我引爆」向太太告白。

破鏡雖重圓 太太變敏感

由於是宗教界人士,教條規定要自己公開交代事件,黃一度賠上事業被停職,經悔改才重回工作崗位。

黃能下定決心不再與第三者見面,太太也能原諒,兩人重建關係,雖說破鏡重圓,但他坦言:「始終有過裂痕,只能說是我們很深的記憶,太太會敏感,一句說話都會很敏感,所有女士都會有,當丈夫是有前科……」

有以「人在中環」為名的Blog友說,有一天無聊一數,認識的朋友中,已婚而又有或曾有婚外情的朋友,竟然接近四分一,還未計他不知道的。

該Blog友強調,婚外情中男女平等,男和女都可以「缺失」,即使有兒有女,家庭責任多了,也不代表會收斂,情況反而更差。

基督教團體大衞城文化中心曾做訪問,約1成受訪已婚人士有婚外情或婚外性行為,以全港有332萬已婚人士推算,即有30萬人曾有婚外情。

四處是引誘 加強自制力

「我不認為4個有1個這麼多,若只計有感情基礎的,8%或10%是有的;若包括純粹嫖妓或一夜情的,則比率可以高很多。」黃先生說。正因自己「缺失」過,黃說最易smell(聞)到身邊朋友是否有「缺失」,因工作關係處理不少婚外情輔導工作。

黃見盡有缺失的人,當地位愈高,壓力愈大,愈容易感到孤單,發展婚外情不出奇。他說有婚外情的人,離不開是內心寂寞,要尋求愛和尊嚴。

經過「缺失」的教訓,黃先生坦言周圍到處是引誘,人與人之間很近,需要愛的人很多,「我有弱點容易愛人,我能做的就是強力自制!」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高工時HTC工程師:我們不是沒想過要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

受訪對象:高工時工程師(不具名)
訪問時間:2011年6月12日
訪問人員:吳文傑、李卿澄

外傳HTC公司在美歐之產品與台灣有很大的差異,請問就你所知是事實嗎?理由是什麼呢?

這問題也太針對我們公司了吧。

台 灣消費者對於手機的購買習慣與國外差很多。先回答理由。我們對於買手機,與歐美市場、甚至日本有很大的差別。像我們在台灣買手機大部分習慣是跟手機零售 業者、通訊行買;在國外這種事情很少,國外通常是跟電信商買,手機綁電信商。我們出給國外的手機是出給電信商而不是自己當零售業者開店來賣,每個電信商都 有不同需求。規模大的電信商,要求可以比較多,如果這個電信商願意出比較多的錢,來提供某些規格的手機,我當然就可以給他比較好一點的規格,所以,這個問 題,我們來看的話覺得不是事實。

對公司來講,應該說,出給每一家電信商的手機都不一樣。不應以國內外來看,而應該 以不同營運商來看。事實上我們每一個計畫跑得時候,電信商的要求是公司最 大的考量,因為我們公司...不能算代工啦,我想講代工可能比較好一點,我們不做OEM,我們做ODM,所以我們跟電信商一直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也因為這 種市場特性,不會去得罪電信商,大部分時候都是迎合電信商要求,以前常常可以看到電信商客製化的手機,這方面我們花了蠻多的心力。如果向三星這種做比較大 的,就比較不像我們可以給電信商這種要求,我們現在規模也變大了,但是我們跟電信商的合作模式還是如此,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幾年狀況好很多,我們可以比 較以我們想要的規格來跟電信商談,也是因為規模做大了。

HTC公司的設計與品管流程是如何互動與配合?

品 管這件事情,你如果說是軟體喔,這...太痛苦了。我們公司的軟體規格到出貨前都有可能改。公司一直在宣揚的公司核心價值dynamic ,如果是我自己說的話-毫無原則、毫無紀律可言。比如說,一個郵件程式的規格定出來之後,三天兩頭就改,那,工程師這邊也是三天兩頭跟著改,你們覺得這東 西真的有品管可言嗎?

問:規格一直改,也沒有時間Debug?

我 們當然有跑壓力測試呀有的沒有的,但規格一直在改,有時後到出貨時都還有bug,我自己覺得我們公司... 有啦有啦有品管可言,但是規格常常在改,這方面我覺得做的不是很好。我覺得我們在軟體上的設計比同樣是做智慧手機的廠商好很多,我們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去了 解使用者。 有些公司反而專注再外型、規格之上。

問:如果規格一直改,那code會不會很糟糕?

如果有在追我們的產品,我們有一個人機介面,更新速度很快,其實還有很多bug,不過最近幾個月有正視這些問題,有發了一些嚴格的規定在控制。

有帥哥/美女工程師在裡面嗎?(工作環境的男女比例?)

看樓層啦,我自己部門19個人一個女的,可是品管就反過來。

問:男女比例會與專業能力有關嗎?外界可能會有一些刻板印象?

我覺得專業能力跟性別沒有關係。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工時啦,所以研發人員女生比較不願意做。

工程師一定要爆肝嗎?

可以分成工作時間長和工作時間晚兩個部份來討論。

工作晚的話,這件事情我覺得是惡性循環。其實大家集中密集來公司大概是早上可是問題是老闆比你更晚來,沒有人管你幾點來,只會在意你幾點走。有些主管不會在意這些,但大環境如此,晚上打電話找不到你會覺得你不認真,星期天晚上兩點打電話找你都會覺得理所當然。

工程師一定要爆肝嗎?看公司。

有一個部份要替公司辯解一下。有些人會需要半夜在公司是因為客戶在國外,要跟客戶聯絡什麼的,所以他們早上可以不用來。

工時長的話,我覺得,因為台灣的大老闆沒有人力也是一種成本的觀念。對他們來講,勞工工作八小時和十八小時的成本是一樣的,沒有加班費呀,他們一句責任制就壓死你啦。

工作內容?會不會很單調?還是充滿挑戰?

看部門。如果是一些比較不會有新東西的部門,我們有些部門...例如說他在寫一個計算機,就是版本更新時,換幾個圖而已,他們這種部門就比較輕鬆,相對也比較單調。

像我自己這邊的話,每天睜開眼睛又是新的挑戰。

問:像是Spec又改了?

我的部門不管spec,比較屬於優化的部份,永遠都會有新的挑戰。

常常碰到一些應用程式,想都想不到怎麼會寫出這種鬼東西,要跳下去跟別人一起解決問題。每天都是新的挑戰。像android的版本一直更新,每次來...這個就很痛苦。

問:要在Android上面做一些更動?

我們更動很多,所以每次有新版本來就會很痛苦,我看到市面上對Android phone改最多的應該就是我們公司。

問:都快要可以寫自己的Android了?

我們不是沒想過要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喔,不過後來被取消了,後來發現沒有意義,如果量不夠大,平台最後還是會死掉。所以說會不會很單調或是充滿挑戰?要看部門。

面對這樣長的工作時數,是什麼樣的理由讓你願意持續努力?

我 們公司內部真的有很多人是充滿理想、熱血,真的有,但這些人的熱情在現實中很快會被消磨殆盡,但我不會認為這是產業的普遍現象啦。進來之後你會發現很多 公司跟理想中的不一樣,我是以我們這邊研發部門來說啦,你們應該也知道台灣很多RD不是真的在研發,而只是在coding。

問:兩者之間的差別?是理論和實務的不同嗎?

人家開spec出來,你把他coding出來,我不知道哪裡有研發。不過我們公司真的有研發,像Magic Lab,他們那邊的工作性質和我們差很多,我這邊有很多充滿熱情的人進來很快就被磨掉,通常最快離職的也是他們。

我 們公司流動率很高,當我09年進公司,04年進來的人已經資深到跟主管差不多,不過這一年來因為股價狂飆,走的人有明顯變少。若以進來年份排順序好了, 我進來兩年,我已經差不多排到50%了,所以你可以知道我們的流動率是非常高的,很多人是充滿著理想,覺得這是一家做出很棒產品的公司。我們自己也覺得公 司產品很棒,但是內部的環境會讓很多人無法達成理想。

問:流動率高是業界普遍現象嗎?

在我們公司比較嚴重,這也是一些bug一直de不出來的原因。人都走了,有些code還不如砍掉重練,有一些應用程式,過去有很嚴重的memory leak,後來人走了,來一個新人,他不去修,後來就砍掉重練,流動性高就會變成這樣子呀。

工時很長?是,但是還是要看部門。也有很爽的單位,每天大概下午七點多就可以下班,而且錢很多。

工時很長,看部門。不要提那種特例,主要有產出的部門的工時都很長。我們從農曆年就告訴我們六日加班要一直到五月,一不小心就到六月。

問:工作時數不會影響效率嗎?

會呀,可是有些公司就是希望人一直在這邊呀,我們有過一週工作時數約是九十幾到一百小時,不過那是最忙得時候。有產出的部門工時都很長,而且這件事情我們認為短時間內不會變好。

問:如何面對長工時?用笑容來面對?

如何面對長工時呢?我是例外啦,就只能哀怨的倒數了。

什麼理由願意持續努力?扣掉有理想的大家一定是為了錢才進來的,只要不像是我們這種一畢業就進來的,在業界有待過的都知道這家公司對員工的操勞的相關風評不是很好。用什麼態度面對?大概還是為了錢。可是為什麼流動性還是這麼高喔?最後大家會發現其實根本沒什麼錢。

問:有理想的人會被消磨掉理想,那有理想的人應該如何發展?

一 個有理想的人要慎選部門。他們會提出一些很有創意的想法,然後會跟大家說一起來做吧,雖然不是每個意見都會成功或實行,但是這很合理,本來就不是所有的 概念都可行,有一些可行的,如果是有理想的人應該會為此感到滿足。所以如果你是有理想的人,不要來有出貨案子壓力的實戰部門,他就是一直拿著時程一直壓 你,然後spec一直改。

在求學階段時所想像未來的工作是什麼樣子?與現在的工作內容相符嗎?

我們曾經以為會跟大三、大四和研究所待在實驗室差不多,實際上是有一些差異的。

大 家在唸書的時候就是被Deadline追著跑的,可是在像這種公司工作,一天可能會有好幾個Deadline,每一天都被Deadline追著跑。我相 信除了大三下以外,大學部大部分被Deadline追著跑都是特定的時候,以我自己來講,會被Deadline追著跑是因為我平常都不寫作業,應該說在唸 書的時候,沒有辦法體會每天都被人家追著跑。

你要想想看,每天都是期末考,每一天,而且不是早上考一科,下午考一 科,是每個小時都在考一科,每個小時都在考,每天都在考,一個禮拜七天,我們是算日曆 天不是工作天,我們一星期是七天。所以如果你們要想像未來的工作是什麼,這個部份不只是我們公司。像有些同學在晨星、聯發科等,如果要進這種公司要想像的 就是像剛剛講得那樣,每天都是期末考週,每個小時都在考試。

問:最實際的狀況是像說,我一小時候有一個案子要交出去嗎?

做一個東西可能同時可以提供給兩三個案子用,問題是,寫程式一定會有bug,軟體品管那邊的人就追,會一直要修,同時要修問題,spec也會改,又有新的要求,你也會有一些問題,這些都在追著你。

但是這間公司的流程管理很差,每一件事情沒有優先順序觀念,只要有事情就是ASAP,事情多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ASAP。像我這星期四請假,當晚收信有兩百八十幾封信。我只是一個資深工程師,可以想像主任工程師、主管他們一天是什麼樣子狀況。

我 覺得這個問題,我們那時候想像大概就是一星期一個Deadline,現在大三應該是待在202吧,可能會就是星期一個Deadline,或是有時候沒有 Deadline。如果有人要知道未來工作是什麼樣子,我提供的資訊就是就每天都是期末考,一天八科以上,一星期七天這樣。這樣就可以想像未來的工作。

唸 書的時候,project搞砸了、作業搞砸了、考試搞砸了這些都是自己的分數,可是出來工作,東西搞砸了,那個壓力和對自己的成績負責是另外一回事,會 承受的壓力絕對遠大於...也不能說做爛了,扣一點分就不做,當然可以擺爛,你不爽可以把我開除呀,如果是這種心態我當然沒話說,可是如果不是,當然不要 有這種心態。這種Deadline的壓力和作業期末考的壓力完全是兩回事。而且出來工作有太多政治上的考量、問題。

問:團隊內會分黨派?

不 是,所謂的政治問題不是這個意思。像是一個問題過來了,唸書的時候,我就是做出來,跑完測資可以過ok就好了。工作不是這樣,我們常常在蒐集證據,每個 人都over loading,工作量爆掉,我們要收集證據說,哪個部門常常出包害我們也連帶出什麼問題,然後要發信給大老闆們說以後有我們的問題他們要先看,我這只是 一個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的狀況,你還花很多心力在這種事情上面。這些都不是在學校時我曾經有想像過的。

問:這樣會不會造成沒有自己的生活?

對 呀,沒有自己的生活呀。我維持了有三、四個月就是家裡、公司。一直到四月還五月初才跟同屆的同學約吃飯,這是大概是四個多月來第一次離開家裡公司這條 路。並不是說我的個性如此,而是沒有時間。有時間難得可以休息都回家睡覺了。不會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生活,薪水又不高,工作內容又不符合預期,那為 什麼還要在這裡呢?

問:所謂薪水不高是?有到十萬以上嗎?

跟工作付出的心力不成比例。年所得平均有。

問:國外會不會比較好?

國外好很多,國外對於勞工工時概念與台灣完全不同,差很多。

在公司工作和在求學階段比較,最不能適應的一件事是什麼呢?

不 是說不能適應,是沒有想到。大家都可以念到台大資工系畢業。能力都不是問題。我甚至覺得計能力而言,以大部分業界的需求,甚至不需要台大資工系這種這麼 操的訓練方式出來的學生,跟業界比起來實務跟學校的操法也完全不一樣啦。不能適應的是搞政治那一套,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比程式還要複雜,不過我相信工作都是 這樣啦,這應該是學校與出了學校之後的差別。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一隻手機,玩某一個應用程式會導致系統重啟,大 家就開始釐清,為什麼只有這個應用程式會出事,到底是誰的問題,系統就怪應用程式,應 用程式就怪系統。像我的部門有另外一個責任,就是剛剛講負責穩定度嘛,這時候就要跳下來釐清到底是誰得問題,這個就是吵翻天呀。

問:會有很多的時間在開會上面嗎?

看開會的人主持會議的能力。有的主管會讓大家都站著,大家都站著大家都淚就會趕快把會開完。

問:大家太急會不會造成效益...?

開會之前很多東西就要準備好呀。

工作上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與大學時候所學習到的知識的相關程度?

還是看部門。以我自己部門為例,因為我不是邏輯、硬體有關的部門,我可能只有數位系統設計跟數位電子學跟我沒有關係。如果是邏輯部門這兩個當然很重要。對我而言,系上的課程沒有一門不會不需要。

你以為我們真的在coding的工程師,線性代數沒有用嗎?線性代數用來分析一些記憶體問題這些都是有用的,有一些程式背後邏輯要設計時,這些都是很有用的,機率,當然也很有用呀。

問:如果剛剛有兩門課是因為工作類型而比較不需要,剩下的課程其實都需要?

對, 真的都需要。從大一開始舉例,c/c++,java一定都需要,UML很重要,UML這門課真的不應該放在大一,應該放在高年級,真的要對系統概念比 較熟悉才知道那些東西在幹麼,實際上在做部門間的分工、整個程式設計的流程以及模型都很重要,這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門課,我很後悔大一那時候沒學好。

問:我想大家都有機會後悔。那業界真的會用UML來做溝通?

會,而且真的很重要,會很嚴謹。就不會再有解釋,就是flow畫出來,就是這麼回事。你們現在還沒大四,大四除了資料庫就是專題。資料庫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門課。一個sql下去,會寫跟不會寫的效率真的差很多。

系上的課,我回想起來我不覺得有什麼不重要的。很多人會懷疑compiler到底有沒有用,compiler好重要,對於coding出來東西的效能有很大的影響,要實際知道這一行真的編譯下去會變成什麼樣子,才有辦法想像要怎麼改善效能。

在 大學的時候很少有課會要求效能,大部分是要求正確性。出來業界的體悟就是,實際上一個產品,正確性是不夠的,RAM用越少越好,不是有個標準,而是大家 會一直問你,真的不能再少嗎?快,還要更快。這很多東西跟以前在學校不一樣。我自己覺得,在學校時對效能和記憶體的要求都比較少。

相關程度?我覺得高度相關,但是學校還少教了很多東西。應該也不是少教,都有教啦,只是沒有要求。沒有要求的部份大家就自然只是知道而已。

問:有些人說課本上的知識在業界派不上用場?

像 Android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他裡面很多架構都自己來,像他底層是用Linux kernel,像以前學的系統程式、作業系統這些都會用到,但google又自己疊床架屋,加了很多東西上去,如IPC,google又自己加了一套自己 的IPC,在學校學到的觀念拿出來用一切都說得通,但是細節都會不一樣所以剛開始看到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樣搞,還有很多例子都是這樣,但大觀念沒什麼 變,所以我覺得學校很多課程不要覺得他不重要,以後會遇到什麼都不知道。

對於大家都在Android 3.0,為何HTC推出的新平板仍僅採用2.3?

這個問題非常非常簡單,因為google不給我們code呀。

因 為當我們想要做平板的時候,那時候其實是2.2,我們有很多東西都是守口如瓶,其實我們平板做很久了,其實從Android 1.x 的時候就開始做,那時候其實很不適合平板就放棄了。一直到2.1~2.2在做就確定是要出了。會做這麼久的原因是因為公司想要跟其他家平板不一樣,公司花 蠻多心力在想,要如何跟其他家有差異,如果是一個有理想得人作到這個部份,他應該會很開心,因為我們在這個地方真的花蠻多力氣的。

剛剛講了很多負面的東西,是因為我們是實際上要負責一個東西實作成敗壓力,有些像做概念性、市場研究、使用者經驗研究的那種,公司花蠻多心力研究的。

問:Google為何不給code?

大家都以為我們跟google的關係很好,其實我們從2.2開始我們都是等Open source。2.2比Open source早一個星期拿到,以前2.1是只要Google有新code就拿到,從2.3開始是等Open source。

我 們自己內部工程師的想法是,因為我們發現Android很多問題都沒有回報給google, 所以google就不高興,而且我們對android介面改太多,幾乎不認得那是一隻android phone,我們公司要讓使用者覺得這是一隻htc手機,而不是這是一隻windows phone或android phone,讓使用者有相同的使用者經驗。應該google為此不太爽。像有同學學長在其它公司工作,他們都知道sony、motorola、三星早早就 拿到,我們都比較晚拿到。

想要進入職場要有些什麼準備?

一定要忘記自己是台大畢業的。我想信很多人會一直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總是會有一些這種想法,不管是覺得優越還是榮耀,但是一畢業出了校門就請把他忘了。

我 覺得這件事情要忘掉,因為真的不重要,當然你會碰到有些人說你台大畢業耶怎樣怎樣,人家會對你有一些期待,但是聽聽就算了,重點是一定要忘記這件事情。 然後說實在台大畢業他是有什麼了不起?第一個是這件事情一定要調整好,出去外面大家就是看績效、表現。從你報到的第一天開始你是哪裡畢業的就不重要了。然 後要嚴正駁斥校長說的不要在意薪水。我自己把他這句話詮釋為如果有個工作是你充滿熱誠、是夢想的話那不要在意薪水。但工作是為了賺錢,怎麼可以不在意薪 水?

如果對一些技術性層面的東西你有非常高的期許的話,這邊真的在軟體方面的技術,至少在android team這邊,我覺得我們在很多方面甚至走在google前面,很多時候是我們發現問題,然後我們自己解決掉。對於很想磨練技術的人進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問:目前為止,業界的主管都是直接用有那種管理背景的嗎?

沒有,有很多是研發人員升上去,不過不會有這家公司從基層幹上去。職位升遷最快的方法是跳出來,不是在這邊待的久。在這邊待久,這個會累積快沒錯,但是用跳的會累積的更快,包含職位。

問:沒有專業背景怎麼領導?

我們公司什麼東西都叫你ASAP,理由之一就是有很多專案經理,他們不懂什麼事情是重要的,如果你要當PM,最好還是有幾年工程師的背景。學校出來就做這個,我覺得還是會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沒 有專業能力,就無法分辨什麼是重要什麼不重要。例如手機自己會重開這個問題,可能的原因有千百種,如果品管報了一個手機重開,那他到底原因是什麼?到底 嚴不嚴重?這些都要有能力分辨,才要來追這個問題到底要不要趕快修。如果原因是硬體問題,你要叫軟體的人去解嗎?我們公司有時候會有工廠有問題,要軟體的 人去看。

問:這種負責管理的人不具專業能力的問題為什麼沒有解決?

因為上面沒有發現這種問題呀。因為產品還是照樣出來呀。像那種半夜兩點會打電話給你的都是那些專案經理,說有東西好急喔,他們是有多急?專案經理其實很累,因為不會做事情才會累,他們又不是真的下去coding,事情真的有這麼多嗎?都在打電話。

我 看過最好笑的事情,上星期端午連假,有個東西我星期天晚上就已經處理完了。隔天過了24小時,專案經理卻發信,說那個誰趕快把這些問題釐清,後面還加 ASAP,我就回信說我24小時前就已經回了。他就不敢講話了,他連自己的事情都沒有做好,那每天都工作到這麼晚,難道是我的錯嗎?

專案經理不是主管,他可能職稱是工程師。他的身份可能跟我一樣大,甚至比我小,也不是他可以管我,是他要統籌整個案子事情,成敗他們要負責。

問:主管會有專業背景嗎 ?

會呀,研發人員的主管一定都是專業人才,這個倒是沒有問題。專案經理沒有專業能力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工程師會不善交際嗎?

其實是否不善交際還是個性的問題,可能只能說工程師不會將交際能力做為一個門檻,雖然有些部門會有這樣的需求,比如說比較偏管理的工作,但大部分的狀況下交際的能力是不會影響到工程師這份工作。

對於未來工作的重要能力及大學課程?

review code是一個蠻重要的能力,全部從頭寫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而在review code的時候學習用一些tool也是很重要的,除了像gdb一類的debugger之外,學會使用看performance的工具也是很重要的,現今系 上的課比較偏向準確度的訓練,在performance的部分就相對比較少(此處是指尚未做課程改革的時候),還有一件事情是大家都會很習慣助教給的測 資,要養成習慣測試,自己去想自己去生,各種可能的情況,可能讓你的程式爆掉,這種應該要從大一就要有習慣。

http://forum.inside.com.tw/viewthread.php?tid=935&page=1&extra=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拒做樓奴 林輝租屋快樂

不是人人都發「曾版居屋」夢,31歲的智庫Roundtable Community總幹事林輝是無殼蝸牛族,6年來一直與兩名友人合租油麻地唐樓單位,雖然日日要上落6層樓梯,但他住得很快樂,若要花200萬元買居屋,他寧花200萬元買村屋享受鄉郊樂趣。

白供利息 不如活在當下

林輝此刻無意買樓,因為樓價太瘋癲,更何況他計劃明年到海外進修,根本沒置業需要。

他學成回來,可能剛好是「曾版居屋」推出之時,但他說未必會申請。

他表示:「說20萬首期就可以,我覺得是呃人,付了20萬,還有180萬等你供,供足25年,其實有三分之一是付了利息,是為利息而奮鬥。」

林輝坦言自己是不擅投資的人,身邊的朋友有些都已置業,他們的理論是有首期便買,盡量買多幾間,升值賣出便賺,根本不會白供利息,還可將手上資金愈滾愈大。

然而林輝相信,與其去當樓奴,倒不如活在當下,把不用供樓的錢,去做想要做的事。

他說現時合租,每人月租只付千多元,是抵到爛,「買樓是看需要,他日想過安穩生活,可能會買樓,但現在無樓也很快樂。」

慳錢4招 月儲6千做首期

「買樓就要付出,節衣縮食,每月儲6,500元,兩年後一定有15萬元做首期!」有財務策劃師提供4招慳錢法,助一眾80後可以更易上車,包括省人情、抗i產品、「黐」住家飯及戒咖啡;若可承擔風險,可考慮將6成儲蓄投資低風險藍籌股。

省人情抗i貨 住家飯戒咖啡

註冊財務策劃師協會前會長王永權表示,大學生畢業4、5年,平均月薪約有1.5萬至1.8萬元。以一名月薪1.5萬元的80後為例,扣除每月MPF及保險約1,500元供款,年輕人節衣縮食,一般每月可儲6,500元。

慳錢第一招是減少出席飲宴的人情開支。他笑言﹕「飲一餐要付800元人情,一年去兩次,兩年可慳3,200元,可以送張心意卡,或小禮物代替。」

第二招是減少購買奢侈品,如iPhone 4或iPad等潮流玩意,如果硬要買,亦只限一部,並要選擇24個月免息分期,以降低每月供款金額。

年輕人經常貪方便到餐廳吃飯,但在高通脹下,一頓午餐最少30元,晚餐更要40、50元。王永權建議,欲要上車的年輕人最好帶住家飯盒回公司,放工後還是乖乖回家「黐餐」。他說﹕「可以節省飲咖啡開支,一杯Starbucks大約30元,每日一杯,兩年可慳超過兩萬元,小數怕長計。」

6成儲蓄 投資低風險藍籌股

至於可承擔風險的年輕人,第4招是考慮將儲蓄作4:6分配,其中6成作投資低風險股票,包括友邦保險、港鐵、工商銀行或建設銀行等,為資產增值,但他強調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至於置業財政安排,王永權認為,年輕人最好攤分20年還款,因30年太長,擔心影響退休計劃,並要計算個人供款能力,若果供樓期間失業,供樓人士會否得到家人在財政上的支援,而且在樓價下跌時,個人能否承擔有關風險。

居屋抽獎夢 80後奇招儲首期 炒iPhone帶飯返工 5年內不外遊

「曾版居屋」一推,掀動全城齊發「居屋六合彩」抽獎夢,一眾80後年輕人蠢蠢欲動,急謀儲錢大計,由炒iPhone賺外快,到帶飯返工,以至矢言未來5年都不外遊,總之誓要在2014年儲夠15至20萬元首期,趕搭新居屋「早班車」以圓置業夢。

「我朋友教我,想儲錢很簡單,除非必要的才用,要儲的錢收起,放銀行好,放床下底錢罐也好,總之不要讓自己看得到、花得到!」80後青年阿京下定決心要儲錢,正因為周三公布的曾版居屋,需20萬元可上車買樓,「我阿爸當晚已叫我有表要去拿!」

勒褲頭月儲8千 20萬趕上車

阿京形容教他儲錢的朋友是「神人」,「他做港鐵維修,返工放工搭地鐵都是免費,每日3餐吃麵包,他只花了5年時間便儲到首期買樓,然後結婚生仔。」這是阿京夢寐以求的生活。

26歲的阿京與女友已拍拖4年多,他說若非住屋問題,早已計劃結婚。他家住公屋,3兄弟迫在一間房,原本當文員月入不夠8,000元,應付日常開支已所餘無幾。

不過,阿京近日轉工投身工程界,月薪大躍進已達1.2萬元,與女友合計月入兩萬多元。他說自己月儲6,000元不難,勒緊褲頭月儲8,000元亦可,目標是儲夠20萬元,希望可趕及申請曾版居屋大抽獎。他說最好抽中沙田,荃灣都可以,但不想元朗,因為車費太貴。

為趕及參加曾版居屋大抽獎上車做業主而急謀儲錢大計的,還有80後的阿怡,她採取的策略是開源節流,「我會考慮炒賣快將抵港的iPhone 4S,估計每部都可賺過千元,當然最好是老闆加人工啦。」至於慳錢,她說會多帶住家飯返工,減少叫外賣及不必要的娛樂消費。

欲脫離公屋 開源節流減消費

阿怡月入萬多元,一家四口住在沙田一個約400呎的公屋單位,與妹妹瞓「碌架床」。寧買居屋不買私樓!阿怡說她喜歡新樓,居屋實用率又高,而且沙田顯田街的居屋近娘家,將來有沙中綫20分鐘便出到中環。她計劃與父親,以家庭名義申請顯田街的新居屋單位。

由於最少要有一成首期,入場費為15萬元,她計劃與任職銀行的妹妹分擔首期,若攤分20年還款,兩姊妹在這兩年內,每月各自約要儲3,100元,但阿怡仍感有點壓力。她說若最後儲不夠,相信父母也會幫一把。

「置業唯一希望 或問親友借」

至於任職文員的24歲羅先生,月入1.5萬元,他希望月儲3,000元,可在5年內儲夠15萬元首期抽新居屋。

他認為要儲錢,最重要減少吃喝玩樂,所以出席聚會前,要先在家吃飯,避免外出用膳。他更打算未來5年不去旅行,「買居屋差不多是現時置業的唯一希望,若來不及儲錢,或會問親戚朋友借,但抽不抽得中真是要睇天意。」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娛樂化打救特首選舉新聞

信報財經新聞 A16,時事評論,林天悟

近幾個月來,每逢梁振英、唐英年和范徐麗泰這三位「疑似特首候選人」在公眾場合出現,二十四小時電視新聞台都會當作重大突發新聞,直播他們的講話;那些前奏音效總會觸動採訪部記者的神經,大家飛快地跑到屏幕前觀看,有時是幾十秒,有時是幾分鐘,但「散場」時往往是噓聲四起,留下的疑問是: 「咁都值得做live(現場直播)?有多少香港人渴望即時知道他們說些什麼?」

澳門特首回應得體

在屏幕前的觀眾不想看,鏡頭後追訪「主角」的記者其實更苦。政治組行家為了等一兩句sound-bite,經常要呆站守候一整天,每天追逐這兩男一女,行家不禁訴苦: 「慘過採訪栢芝跟霆鋒離婚,最少鋒芝兩人都算俊男美女啊。」外界都以為記者的工作很有使命感、很刺激,但真相是大部分時間都在追了又等、等了又追。近月來最有價值的「直播」,只有上周二唐英年在官邸拖着妻子郭妤淺走出來,公開承認自己「感情上有缺失」;往後的日子,幾家電視台和報館記者都要貼身追訪這位「偷食男」的行程。追到腳軟的女行家不屑地說: 「愈接近疑似特首候選人,愈不敢相信中央讓香港人作主,否則無論選老公抑或特首,誰會選這種男人?」古今中外許多名人政要都有風流韻事,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就算縱情色慾,民望隨時高過香港特首曾蔭權;而富豪有幾位姨太情婦甚至是身份象徵,可見感情出軌已不是什麼大罪了。

問題是,唐英年處理婚外情的手法實在非常拙劣,形容是「公關災難」亦十分貼切。有傳媒指出澳門前特首何厚鏵面對同類指控的回應,就成功轉危為機——他當時說: 「講到女人,我老婆從小學時代與我一齊。我這個人如何,對感情負不負責任,佢好清楚。你話結咗婚咁耐,沒有做過一件兩件對不起太太的事?絕對有!

佢亦好清楚。

「講真一句,我唔係講到自己好像耶穌一樣的聖人,但能夠有一個老婆這樣默默支持我,在背後理解我,縱然都做了一些佢唔開心的事,老實講,呢個女人都好難得。」以上說話是回應婚外情的金科玉律,請各位男士(或女士)緊記。

唐營手法自製危機

一位資深政治記者分析,對公眾而言,唐英年最大過失不是不忠,而是經常把危機深化,甚至是自製危機;唐營成員更自行把傳媒「歸邊」,當某些報章爆出唐英年的負面消息,即會認定它屬「梁營」,回應查詢時態度語氣欠佳,甚至語帶嘲諷稱: 「無論我們說什麼,你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啦。」如此一來,就形成惡性循環,受了氣的記者下筆更不留情。若唐營把負面報道歸咎傳媒靠向對手,的確是很不成熟的表現。

上周六,另一候選人又在電視出現,斬釘截鐵地說自己沒有婚外情,手上也沒有對手的「黑材料」,更揚言: 「唔會去搵、或者準備任何黑材料去攻擊任何有意參選行政長官的人。」對於傳媒來說,這種答案真教人失望,記者想追求的就是「黑材料」。

試想想,在平常日子裏,唐英年與太太手牽手出巡,肯定連八卦欄都不要;但他自爆婚外情後,兩人的親暱舉動立即佔去港聞版極大篇幅,唐英年太太更「帶挈」梁振英太太齊齊登上娛樂版頭條,從衣着、年齡、嗜好逐一比併,得出結果是「唐太KO(擊倒)梁太」。

從港聞版殺入娛樂版,到了那一刻,2012 年特首選舉才開始有點「生氣」,雖然內容與競選政綱無關。又或者,誰會關心候選人偉大的治港藍圖呢?那一千二百位特首選舉委員會成員,真的會看過政綱才投票嗎?大家心知肚明。

「娛樂」問題請備答案

平日寫慣港聞稿件的政治記者,靈機一觸地提議,不如找娛樂版記者採訪特首選舉,以娛樂化的包裝處理這項「票房毒藥」,相信可以殺出一條血路。事實上,不少地區的政治新聞早就娛樂化,正如台灣民眾關心總統馬英九臉上皺紋和老人斑增減、是否打過botox、髮線向後移、太太有沒有買名牌包包等等報道,遠遠高於民生政策的討論;至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性取向質疑,更是永遠有市場價值。

假如特首選舉是「最受歡迎歌星選舉」,候選人包括梁振英、唐英年、范徐麗泰,以及可能連陪跑都沒資格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四人面對娛樂記者時,你猜記者會問什麼問題呢?以下應是「模擬試題」,請各位入閘與未入閘的候選人準備標準答案。

■ 「唐英年先生,你覺唔覺得同梁振英先生好有『夫妻相』?你覺得太太跟梁先生相似嗎?」(因應近日有網民惡搞,把唐英年夫婦的拖手照改圖,唐太的容貌變成梁振英。)■ 「范太,你後生時好似女藝員唐詩詠,一旦表態參選,會否減肥整容變年輕,會否露『事業線』(胸部線條)?話晒選委員會成員是男多女少。」(范太少女時代的玉照的確迷人)■ 「梁振英先生,坊間話選特首唔係選聖人,你又冇婚外情,又冇黑材料,還有什麼唔生性的往事?」■ 「何俊仁先生,地球好危險,點解你唔返火星?」對於小市民來說,公平、公正、公開的特首選舉太遠了,每天打開電視或報紙,只求一點點娛樂,能博到大眾一笑,就贏了。

題外話:北京人民大會堂昨天舉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大會」,曾被亞洲電視誤報「死訊」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精神飽滿地出現。中央台直播江澤民現身,只見其身形和氣勢更直迫身旁的國家主席胡錦濤。

有記者打趣說: 「梁家榮死了(離開亞視),老江卻「翻生」,不如叫董建華回來做特首啦,話晒佢係老實人。」當社會去到只求政治人物誠實忠厚,就知道目前的管治班子爛到什麼程度,未來也看不到曙光。香港人,自求多福吧。傳媒工作者

林天悟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轉貼]思考─ 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思想實驗

10.電車難題(The Trolley Problem)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 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杆 嗎?

解讀: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從一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的選擇應該是拉拉杆,拯救五個人只殺死一個人。

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單獨的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你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你的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總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狀況經常強迫一個人違背他自己的道德準則,並且還存在著沒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況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認知論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的思想實驗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個農民擔心自己的獲獎的奶牛走丟了。這時送奶工到了農場,他告訴農民不要 擔心,因為他看到那頭奶牛在附件的一塊空地上。雖然農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還是親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間的形狀並感到很滿意。過了一會,送奶工 到那塊空地上再次確認。那頭奶牛確實在那,但它躲在樹林裏,而且空地上還有一大張黑白相間的紙纏在樹上,很明顯,農民把這張紙錯當成自己的奶牛了。問題是 出現了,雖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農民說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時是否正確?

解讀: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 Edmund Gettier 用來批判主流上作為知識的定義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論,即當人們相信一件事時,它就成為了知識;這件事在事實上是真的,並且人們有可以驗證的理由相信它。在這個實驗中,農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證詞和他自己對於空地上的黑白相間物的觀察所證實。而且經過送奶工後來的證實,這件事也是真實的。儘管如此,農民並沒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兒,因為他認為奶牛在那兒的推導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這個實驗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釋了將知識定義為JTB的理論需要修正。

8.定時炸彈(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關注近幾年的政治時事,或者看過動作電影,那麼你對於“定時炸彈”思想實驗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像一個炸彈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並且爆炸的倒計時馬上就到零了。在羈押中有一個知情者,他知道炸彈的埋藏點。你是否會使用酷刑來獲取情報?

解讀:

與電車難題類似,定時炸彈情景也是強迫一個人從兩個不道德行徑中選擇的倫理 問題。它一般被用作對那些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駁。它也被用作在極端形勢下法律——就像美國的嚴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歸 功於像《24小時》的電視節目和各種政治辯論,定時炸彈情景已成為最常引用的思想實驗之一。今年早些時候,一份英國報紙提出了更為極端的看法。這份報紙提 議說,如果那個恐怖分子對酷刑毫無反應,那麼當局者是否願意拷打他的妻子兒女來獲取情報。

7.愛因斯坦的光線(Einstein’s Light Beam)

愛因斯坦著名的狹義相對論是受啟於他16歲做的思想實驗。在他的自傳中,愛因斯坦回憶道他當時幻想在宇宙中追尋一道光線。他推理說,如果他能夠以光速在光線旁邊運動,那麼他應該能夠看到光線成為“在空間上不斷振盪但停滯不前的電磁場”。對於愛因斯坦,這個思想實驗證明了對於這個虛擬的觀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應該和一個相對於地球靜止的觀察者觀察到的一樣。

解讀:

事實上,沒人確切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一直都在爭論一個如此簡單的思想實驗是如何幫助愛因斯坦完成到狹義相對論這如此巨大的飛躍的。在當時,這個實驗中的想法與現在已被拋棄的“以太”理論相違背。但他經過了好多年才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 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 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麼在什麼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Thomas Hobbes後來對此進來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麼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讀:

對於哲學家,特修斯之船被用來研究身份的本質。特別是討論一個物體是否僅僅 等於其組成部件之和。一個更現代的例子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樂隊,直到某一階段樂隊成員中沒有任何一個原始成員。這個問題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對於企業,在 不斷並購和更換東家後仍然保持原來的名字。對於人體,人體不間斷的進行著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在於強迫人們去反思身份僅僅局限在實際物體和現象中這一常識

5.伽利略的重力實驗(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為了反駁亞裏士多德的自由落體速度取決於物體的質量的理論,伽利略構造了一個簡單的思想實驗。根據亞裏士多德的說法,如果一個輕的物體和一個重的 物體綁在一起然後從塔上丟下來,那麼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快,兩個物體之間的繩子會被拉直。這時輕的物體對重物會產生一個阻力,使得下落速度變慢。但是,從 另一方面來看,兩個物體綁在一起以後的質量應該比任意一個單獨的物體都大,那麼整個系統下落的速度應該最快。這個矛盾證明了亞裏士多德的理論是錯誤的。

解讀:

這個思想實驗幫助證明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無論物體的質量,不考慮阻力的情況下,所有物體自由落體的速率都是一樣的。


4.猴子和打字機(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個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實驗是“無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機”實驗。定理的內容是,如果無數多的猴子在無數多的打字機上 隨機打字,並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麼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機的設想在20世紀初被法國數學家Emile Borel推廣,但其基本思想(無數多的人員和無數多的時間能產生任何/所有東西)可以追溯至亞裏士多德。

解讀:

簡單來說,“猴子和打字機”定理是用來描述無限的本質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腦很難想像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無限猴子定理可以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可以達到的寬度。猴子能碰巧寫出《哈姆雷特》這看上去似乎是違反直覺,但實際上在數學上是可以證明的。

這個定理本身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現的,但這並沒有阻止某些人的嘗試:2003年,一家英國動物園的科學家們“試驗”了無限猴子定理,他們把一 台電腦和一個鍵盤放進靈長類園區。可惜的是,猴子們並沒有打出什麼十四行詩。根據研究者,它們只打出了5頁幾乎完全是字母“s”的紙。

3.中文房間(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間”最早由美國哲學家John Searle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這個實驗要求你想像一位只說英語的人身處一個房間之中,這間房間除了門上有一個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閉的。他隨 身帶著一本寫有中文翻譯程序的書。房間裏還有足夠的稿紙、鉛筆和櫥櫃。寫著中文的紙片通過小窗口被送入房間中。
根據Searle的理論,房間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書來翻譯這些文字並用中文回復。雖然他完全不會中文,Searle認為通過這個過程,房間裏的人可以讓任何房間外的人以為他會說流利的中文。

解讀:

Searle 創造了“中文房間”思想實驗來反駁電腦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夠真正思考的觀點。房間裏的人不會說中文;他不能夠用中文思考。但因為他擁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讓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以為他能流利的說中文。根據Searle,電腦就是這樣工作的。它們無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們可以運行一個程序,處理信息,然後給出一個智能的印象。

2.薛定鍔的貓(Schrodinger’s Cat)

薛定鍔的貓最早由物理學家薛定鍔提出,是量子力學領域中的一個悖論。其內容是:一隻貓、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氣一起被封閉在一個盒子裏一個小 時。在一個小時內,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幾率為50%。如果衰變,那麼一個連接在蓋革計數器上的錘子就會被觸發,並打碎瓶子,釋放毒氣,殺死貓。因為這件事會 否發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鍔認為在盒子被打開前,盒子中的貓被認為是既死又活的。

解讀:

簡而言之,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因為事件發生時不存在觀察者,盒子裏的貓同時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狀態中(既死又活)。薛定鍔最早提出這個實驗是在回復一篇討論量子態疊加的文章時。薛定鍔的貓同時也說明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是多麼令人無法理解。這個思想實驗因其複雜性而臭名昭著,同時也啟發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最奇異的就屬 “多重世界”假說,這個假說表示有一隻死貓和一隻活貓,兩隻貓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並且永遠不會有交集。

1.缸中的大腦(Brain in a Vat)

沒有比所謂的“缸中的大腦”假說更有影響力的思想實驗了。這個思想實驗涵蓋了從認知學到哲學到流行文化等各個領域。這 個實驗的內容是:想像有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你的體內取出,放在某種生命維持液體中。大腦上插著電極,電極連到一台能產生圖像和感官信號的電腦上。 因為你獲取的所有關於這個世界的信息都是通過你的大腦來處理的,這台電腦就有能力模擬你的日常體驗。如果這確實可能的話,你要如何來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而不是由一台電腦產生的某種模擬環境?

解讀: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很像《黑客帝國 The Matrix 》,那麼你說對了。這部電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這個思想實驗的影響下創作出來的。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讓人們質疑自身經歷的本質,並思考作為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這個實驗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爾。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書中,笛卡爾提出了能否證明他所有的感官體驗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個“邪惡的魔鬼”產生的這樣的疑問。笛卡爾用他的經典名言 “我思故我在”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腦”實驗更為複雜,因為連接著電極的大腦仍然可以思考。這個實驗被廣泛的討論著,有許多對於此實驗前提的反駁,但仍沒有人能有力的回應其核心問題: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麼是真實